©本文由IYU编辑小组编辑编译 仅作科普 欢迎分享
嗅觉减退、表情呆滞、写字开始歪歪扭扭……当你身边的老人开始出现这些变化时,请留意!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与一种疾病有关,它就是帕金森病。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或超300万。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帕金森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与庞大的患病人群形成对比的是,很多普通民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十分有限。
根据2017年一项大众调研显示,90%的受访民众不了解帕金森病,其中过半认为帕金森病就是霍金所患的“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甚至有近6成的非神经科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也对帕金森病不尽了解。其实,帕金森病不仅仅是公众印象里的“手抖”那么简单。帕金森病最初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单侧手部开始的颤或抖,慢慢会发展到下肢、头部乃至身体其他部位。随着疾病进展,也逐渐会出现肌肉僵硬、起步困难、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疾病晚期常伴有抑郁、痴呆和吞咽困难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研究发现,这种疾病是由于黑质(位于脑干的富含黑色素细胞的核团)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导致的。
而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不过,近些年来,帕金森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大多长期接触过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家族遗传史。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由于症状缓慢加重,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因此治疗的目标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目前左旋多巴制剂是最有效的药物,但是有比较大的远期副作用。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帕金森病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移植后进入大脑的干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可能帮助维持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同时这些细胞可能分化成为多巴胺神经元来替代死去的多巴胺细胞的功能,从根源上治疗帕金森。补充多巴胺治疗,不能解决帕金森本身的神经变性的问题。而干细胞治疗则是每次要给患者注射一定数量的干细胞,到了体内能够替代或产生多巴胺能,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帕金森的疾病症状。
CCTV-7《告别“抖动生活”》里专门报道了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
可以说干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神经性疾病,是帕金森病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手段,临床上也有很多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案例,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干细胞技术。
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杀虫剂等职业暴露)会让本病更容易发生,还有些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的老化不无关系。已知的环境致病因素提醒公众在职业和环境接触中,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此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具有保护性的因素,例如体育锻炼、咖啡因等。太极、瑜伽、探戈等活动也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看来仍然是普适的健康法则,对于帕金森病也不例外。